|
|
白馬山簡介
武隆縣白馬山位于重慶市東部邊緣,屬武隆中南部地區,東徑107°33’,北緯29°16’,南與貴州省道真縣毗鄰,西與南川市接壤,為大婁山脈雞籠山西北翼,海拔1154-1951m,幅員面積454平方公里,國道319線穿越其間。白馬山地形走向為東北---西南,相對高差200-30Om,屬山地地貌,局部地方有懸崖峭壁、峽谷深溝。四周有重巖、銅鼓巖、豹巖、倒掛龍、老熊巖、九重巖、楊獅巖和烏江峽等屏障,山勢險要,崗巒起伏。
白馬山地質復雜,巖種較多,從新生代至古生代各地層幾乎全有。巖層古老,主要由志留紀和二、三迭紀石灰巖、砂巖和頁巖組成。土壤類型為上述巖層發育的山地黃壤和黃棕壤、質地中壤至重壤,土層深厚,微酸性。表層土顏色較深,下層色黃,無碳酸鹽反應,含養份較高,土層厚達80cm以上。
白馬山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垂直變化大。降雨量和氣溫都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年降雨量1200-140Omm,年平均溫度9℃-12℃,全年日照時間1100小時左右,相對濕度75%以上,最高溫度31℃,最低溫度-5℃,冬長夏短,經常云霧彌漫。
白馬山林區有大小溪溝數條,常年流水。有一個容積1200萬立方米的地面水庫一山虎關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養魚、發電的中型水庫, 白馬山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極其豐富,其主要原因是白馬山林帶的幾十萬畝富有原始性特點的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
白馬山林區是天然生長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植物較多,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36l種,其中荷葉鐵線蕨、水杉、銀杉、鵝掌秋等具有極高物種保護價值。國家一類保護植物有銀杉、水杉、珙桐等;二類保護植物有荷葉鐵線族、杜仲、銀杏、鵝掌秋、水青樹等;三類保護植物有楠木、幀南、穗花杉、銀鵲樹、七葉樹、黃蓮、厚樸、蘭果杜鵲、天麻等;據初步調查本區有高等植物1200余種。已發現珍貴樹銀杉450余株,老、中、幼同堂,樹齡最大的335年以上,最大的銀杉高28m,胸徑35.3cm。在450余株中,中、幼苗占三分之一,生長茂盛,開花結果的有48株。遍生中草藥材,主產天麻、黃蓮、黨參、三七、杜仲。遍生水果之王—獼猴桃。 白馬山林區還有豐富的動物資源,有大型動物32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曾經有)、云豹、黑葉猴、白葉猴等;有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靈貓、林麂、水獺等。有鳥類32余科130余種,有國家二級禽類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鷹、鵑等。經常出沒的有麂子、豹、相思鳥、貓頭鷹、紅腹錦雞、獼猴、野豬、野兔等。
白馬山群峰聳立,諸峰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佳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春天,山花爛漫,處處錦繡;夏天,煙云飄渺,翁郁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姹紫嫣紅;冬天,玉樹銀花,瓊峰瑤壑。峰頂看云海有如置身海島,銀濤茫茫,看雪景一片凈土,看日出景色瑰麗,看林海流綠溢翠,山水秀麗,令人心曠神貽,留戀往返。白馬山主要風景名勝有:活化石--銀杉、萬家燈火、山虎雄關、城門奇觀、豹巖天險、黔蜀門屏、袁家飛瀑、高峽平湖、戰斗遺址、喊魚泉、黃魚峽、魯班巖峻、峽門洞天等。
|
|